尘埃落定之后的一点反思——兼怀念高三这一年

  • 发布时间:2010-06-17 17:16
  • 作者:
  • 浏览量:3756

尘埃落定之后的一点反思

                                   雨花台中学高三  吴明菊

紧张繁忙的2010年高考终于尘埃落定,一批学生轻轻地离去,又有一大批新生将蜂拥而来。这一年,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遗憾。高三如同高中三年一个熔炉最后的高温加温时期,它是为成品出炉做准备,所以高三这一年是一直战斗在前沿的,它是热烈的、是紧张的、是充满希望的! 

前沿给了我一个最好的平台,把以前不断积累的,在这一年厚积而薄发。高三获得成长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我也在这一年里不断成熟起来,收获良多。

第一,高三复习课要避免填鸭式教学,尤其是满堂灌,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师生之间没有互动,课堂气氛异常沉闷,让人恹恹入睡。有人认为,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了这门学科只能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即使一讲到底也无可非议。其实历史事件是死的,但历史学问是活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我认为一般情况,高三的复习课,以学生为主,教师带学生回顾知识点。在时间分配上,基本是三分之一的时间针对考纲和高考动态回顾知识点,三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学生针对性练习,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讲解试题。

第二,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高三这一年在两位有经验的老师柏秀琴老师带领下,我不断学习他们的方法与经验,我们一起听课、同头备课、互相讨论,这让我在复习课中进步很快,逐渐认识到复习课要符合考试说明、计划得当、体系清晰、主线明确、基础扎实、详略适宜、训练到位、巩固时间合理、推陈出新。 

同时自我的不断学习极其重要,对于第一年担任高三的年轻教师来说可能更注重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因为那是经过多年的试验后很有效的方法;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自我的积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高三这一年我认真钻研这几年的全国和地方的高考题,又不断作大量习题,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考试报这样的书报杂志,一些专家的评议和分析出题走向,加上自我分析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现在想来非常重要。 

第三,历史教学可以随时随地展开,不可局限于课堂,往往历史的趣味性体现在课堂之外。传统历史教学的时空基本上被限定在课内校内,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课外学习几乎是空白。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但不是惟一渠道。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是课外学习历史的好场所,特别是大量的历史遗迹,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物化、真实、形象、丰富的历史材料,更是历史课外学习独具的优势。因此,历史学习应将视野拓展至整个社会,社会才是学习历史的大课堂。如果条件允许,我们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学习。

第四,注意和学生交流探讨一些学习方法,记忆方法,避免死记硬背,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比如说每次考试结束,评讲试卷、分析试题的时候,可以看看哪些知识点经常考到,哪些是偏题,难题,对于哪些出现率比较高的知识点,要提醒学生注意,对于不易考到的知识点就不必过高要求,没必要面面俱到。高三学生的时间是宝贵的。当然这要求老师要熟悉考纲,了解高考出题的特点,否则就遗漏知识点了。 

  但高三还是留下遗憾,因为年轻,有些急躁,对于一些学生忽视基础知识,处理上过于简单。关于鼓励与批评的应用上还需讲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