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因材施教,因此从备课开时就要强调备学生这一环节。教师的备课要做到六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 、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备课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即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就更加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备课。对于参加工作四年的我和其他广大年轻教师来说,备课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备学生这一环节。
金秋十月,学校组织了课堂教学大赛,我的参赛课题是高一的新授课第三章第一节《常见的锋面系统》。拿到课题以后,抓紧时间备课,查资料,做课件,由于是跨年级上课,我所在的年级组在高二,而所要上课的班级是高一,显然我对于学生不了解,很难做到充分的备学生。做好课件以后,教高一的同事告诉我说,这个班级的学生不爱回答问题,可我当时并没有在意。设计的是动画引入,据我估计,学生应该很高兴看动画,可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开始上课的时候播放动画,学生只是呆呆的看动画,没有任何的反应,甚至有点冷漠。我一下懵了,心里嘀咕,学生这样,这节课该怎么上呢?还好的是,课的难度不是很大,虽然学生不爱讲话,但能够勤于思考,基本达到了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间也刚好。评委老师给我的意见是:课堂上完全可以再放的开一点。赛课过后,我对这节课并不满意,我在想,哪里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学生比较死气沉沉呢?师傅陆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陆老师说:“你可能只是思考了这节课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课堂知识重点难点怎样突破,并没有真正认真思考过站在学生的角度,该怎样做,才能够使学生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例如,锋面系统当中,你已经讲解过冷锋了,暖锋完全可以交给学生了,还有,天气预报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总结出来是什么锋面系统,不需要再一次的一点点重复。”一下子点醒了我,如醍醐灌顶般让我找到自己平时上课的缺陷,总而言之,就是没有认真地备学生。
课后,针对这堂课出现的问题,我反问自己:是不是以往的教学都是这样的,才导致这个问题在这次课堂教学大赛中表现出了。回忆以往的教学,一提到上课,我的脑海里就呈现出自己滔滔不绝讲的景象,而怎样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主动学,我却想的比较少。往往就导致了这样的一个结果,我在上面卖力的讲解,把学生应该记住的知识点反复强调,而真正的情况却并不如愿。现在想想,也许就是自己只是想到了应该给学生什么东西,却没有真正充分的备学生,备课任务未能够完整的完成。我常常要犯主观臆断的毛病,而忽视了学生感受的过程。虽然有时也希望学生感受一番,但由于没有预先设计好一个让学生走上“感受”的坡度,他们往往觉得来得突然,于是一下子不知所措,不感兴趣。
思考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问题,反思现在所教授的高二的班级。现在高二的任教班级中,我带了一个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班。学生对学习几乎没有兴趣,对于不计入高考总分的地理,更是不屑一顾。上课过程非常的费劲,常常是我在上面卖力的讲解知识点,学生要么昏昏欲睡,要么是“身未动心已远”。我常常为此非常痛苦,到底该怎么办?针对这样的状态,显然不能够用对待其他学生那样的方法,上课除了要充分的备教材备课标备教法以外,我还专门研究了如果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地理课,喜欢学习地理。备学生就成了我每天必须要强调和面对的问题。开始的时候,我刻意增加一些有意思的事件和图片,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想到,学生就是对图片和事件感兴趣,对于其所反映的知识点还是不感兴趣。还是效果不大,我想,我还差什么呢?真情,我要从心底爱他们,接受他们,并且真心的鼓励他们,不妨试试。当学生上课再一次乱讲话的时候,我试着改变以往厌恶的表情,转而和悦的和他们谈:能不能上课时间不讲话呢?几天过去了,令我自己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在对待地理课的态度上面大为转变,以前吵吵闹闹,现在会有人主动制止“不要吵了,听老师讲”。显然,在地理课堂上,学生显得轻松又愉悦。课堂是活的,永远呈动态,有时候不管老师怎样准备,总也避免不了突发情况,会生成许多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我在备课时要把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生成的点点滴滴尽量多想一些,多找一点对策,这样,当这些“可能”一旦成为事实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了。现在,我就能够比较从容的面对学生,通过对学生深层次的备课,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是的,我们的教育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教材几乎不太改变,可是我们遇到的孩子却千差万别。在授课时候,可能就需要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的备学生,从而引导孩子前行,他们就能够成为自己发展和成长的主人。备学生,是一堂永远也备不完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