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部教学工作简讯(第3期)

  • 发布时间:2009-05-07 14:26
  • 作者:
  • 浏览量:5881

 

教学工作简讯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 3

 

(高中部)

一、工作回顾:

(一)常规与活动类:

143日,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领导来校,与我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2410日,雨花区“有效教学年”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精心组织,受到好评。

3411日,组织完成高三体检的复检工作。

4412日,全区高一“冯茹尔杯”化学竞赛在我校举行。

5416日上午,南京市首次远程网络现场直播体育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各区县的教研员、课题组成员及骨干教师出席。我校陆宜军老师和卞明老师分别展示了一节羽毛球课和一节篮球课。此次教研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展示了我校体育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学生优秀的素质,得到了各区县教研员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6424日、25日,组织全区高二期中考试、高三二模阅卷工作。

(二)会议类:

全校:

141日下午340,我校高中部本学期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在和谐厅召开,会议由教务处赵光辉主任主持,盛云生副校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盛校长回顾了3月份的主要教学工作,同时对青年教师参加南京市一模考试的成绩和教学常规检查的情况进行了反馈,并对4月份教学工作做了具体的布置。随后我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语文教研组长梅岚老师作了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报告,梅主任从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报告有理论、有实践,声情并茂、神采飞扬,博得了老师们的共鸣,进一步激发了老师们对有效教学的追求和反思。

2411日,召开由我校部分初三学生和家长参加的招生咨询会。

3426日,组织了面向全市的招生咨询活动,并召开全区部分初三学生和家长会。

4429日下午,南北校区共同在北校区和谐厅联合召开第三次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由侯唯华书记主持。大会首先由穆耕森校长代表区教育局宣读了关于冯志强、杭秉全为校长助理的校级干部任职决定;接着由高、初中分管教学教学的盛云生、周茜副校长进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随后举行了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年级等基础年级教学绩效优秀奖表彰;最后,穆耕森校长对提高教学质量发表了重要讲话。

高一年级部:

1414日下午1645,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大会在学术会堂召开,会议以分班动员为主题,由年级部副主任王波老师主持。教务处赵光辉主任重点解读了08江苏高考新方案09调整版,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选科进行了指导,希望学生能本着“择己所好,择己所长”的原则,征求家长和老师的意见,理性选科,切莫盲从和感情用事,走好高中阶段关键的一步。会议组织严密,会风良好,为实现本届高一平稳选科分班奠定了基础。

2415日下午1600,高一年级部在第二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二次教师会。出席会议的领导有盛云生副校长、教务处赵光辉主任、德育处刘建华副主任、高一年级部邱荣主任、王波副主任。会议由年级部邱荣主任主持。盛云生副校长强调了分班选科工作的重要性,希望老师们按时完成教学进度,认真做好复习迎考工作,给予学生分班学科以科学的指导。之后,赵光辉主任介绍了本次期中考试的时间和分值,对老师监考和阅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最后,邱荣主任就近期工作的时间安排向老师们作了详细的说明。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分班选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3417日下午300,高一年级部在校学术会堂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家长会。会议由教务处赵光辉主任主持,盛云生副校长作了 “科学决策,平稳过渡”的主题发言。盛校长首先向家长解读了现行的高考模式,指出高考资格看必修,能否入围在选修,录不录取看三门,综合评价作参考;其次,分别从全省和本市的范围分析了选科的形势,帮助家长从宏观上把握选科的方向;随后,盛校长对本次选科方案作了详细的说明,希望家长在填报时,要根据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征求他们的意见,也可以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建议;再次,盛校长就本次分班选科工作的总体安排作了一个简要介绍;最后,他建议家长正确看待班级的层次,分班后,要和孩子一起,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新环境,统筹兼顾,提升学习成绩,做到突出三门,关注选修,重视必修。

4430日中午1230,高一年级部在第二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的第四次教师会。出席会议的领导有盛云生副校长、教务处赵光辉主任、德育处刘建华副主任、高一年级部邱荣主任、王波副主任。会议由教务处赵光辉主任主持。

会上,盛云生副校长对教师分工问题和分班后教学问题作了几点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希望每一位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教学过程中突出语数外三门,关注选修,重视必修,瞄准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这两大目标,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让教师们用自己的课堂去征服学生,争取做一名问心无愧,绩效优异,学生喜欢的教师。

5430日,完成高一选科分班工作。

    高二年级部:

1.       组织学业水平测试考前热身训练,安排考前答疑。

2.       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

3.       召开备课组长会。

4.       召开班主任例会,落实期中考试动员和考前教育。

       高三年级部:

1331日下午1630,高三一模考试学生表彰大会暨二模动员会隆重召开,高三全体学生和班主任齐聚学术会堂,分管领导朱淮源副校长、教务处孙进副主任出席,会议由年级部主任瞿田东主持。

首先,朱校长宣读了一模考试学生表彰名单,并进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接着,高三(1)班的张藐文和高三(8)班的翟洁作为获奖代表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随后,08届我校优秀毕业生杨曦同学做了发言;最后,孙主任做了精彩的讲话,他以“紧迫感刚刚好、时机刚刚好”表达了剩下时间的重要意义,并向全体学生提出了“一定要有必胜的信心” “一定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一定要有反思的时间” “一定要有赶超的目标” “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的五个“一定要”的复习建议。会议在瞿主任的“发挥潜能、不留遗憾”话语中圆满结束。

241日,高三家长会在学术会堂召开,会议由年级部瞿田东主任主持。教务处孙进副主任向家长们简要分析了我校一模考试的情况,并就后一阶段家长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以更好的状态冲刺高考提出了建议;随后,朱淮源副校长对2009年高考方案进行了解读,有助于家长更准确地了解相关高考信息。

 

(三)考试类:

143  组织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

2489日,组织高二学业水平测试。

3410日,组织高二通用技术考试。

442022日,组织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542224日,组织高三全市二模考试。

642324日,组织高二年级语数外期中检测。

(四)教研组活动:

1、周二下午高中部数学组开展了本学期来的第四次教研活动,内容是:第一节课听课,由刘进全老师开设,课题为《函数的定义域》;第二节课在交流中心评课,全组老师都积极参与,而且,听课认真,评课踊跃,既肯定了本节课的优点,也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254日上午,在音乐教室,王楠楠老师开设了一节区级“高三英语试卷讲评”公开课。盛云生副校长和18位英语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这节课以“盐城市08--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英语试卷”为材料,着重讲评其中的单选题和完形填空题。亮点有:1、让传统讲评课出新。以“A day, a solving”(每日一题)的形式,让学生课前出题、课堂提问并讲解,导入新课。其后在讲评阶段,突破束缚,不盲求高三讲评课“量大、节奏快”,而是适度给予学生时间并多方面引导学生静心思考和表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三讲评课唯教师讲解的单向知识传授方式。2、细分析、重策略。在“重头戏”——完形填空题讲评中,多角度阐述语知运用和解题策略,并使之渗透到分析讲解中。精选“错题分析练习”,让学生不断模仿、“迁移”和总结,巩固拓展。

盛校长说,讲评课能上到如此境界体现了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教学功底。教研组长肖老师赞许该课扎实有效。大家认为:在“语篇”这一大背景下磨练语知,教师能提高教学绩效,学生解题必然笔力强劲。

 

(五)教科研动态:

1、编撰完成第16期相约课堂教学反思集

本期反思收录了朱敏等19位老师精心撰写的反思,并附有教研组长或相应学科专家的富有启发性的点评,现已上传达室至学校OA平台的“反思前行”一栏,敬请阅读并提出交流意见!

2、青研会高中第二分会召开“课堂观察”活动

46中午1200点,在北校区学术交流中心,青研会高中第二分会召开课堂观察首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顾淋丽老师主持,盛云生副校长、陈金秀副主任分别以“课堂观察是什么?” “课堂观察——教学研究的新视野”为题进行了阐述,本次活动让大家明白了“课堂观察”的意义,进一步解开了“课堂观察”的神秘面纱,为青研会高中第二分会营造了浓厚学术探究氛围。

3、教科室组织第二期教师心理拓展训练——“凝聚的团队 青春的激情”

414(周二)晚610,在我校装饰一新的工会活动室里,教科室刘梅副主任主持了我校第二届教师心理拓展训练。候唯华书记、盛云生副校长、周茜副校长、陈金秀副主任、朱平老师及青研会高、初中第二分会45 位教师共同参加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心理拓展训练活动。这次心理拓展训练的主题《沟通合作 开创思维》是针对第二分会教师的年龄特点而精心设计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开放自己,投入团体。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内在成长。同时培养大家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打破心理定势,突破自己的思维。整个活动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5、教科室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南京市教学案例、教学叙事的评比活动

经过宣传发动,我校撰写了教学案例或教学叙事的教师共有21位,他们是:安勇、卞明、陈荷香、丁翠平、勾俊华、顾淋丽、贾荣、李金松、陆宜军、栾娟、梅岚、钱春红、唐保东、王群丽、吴志强、杨永忠、姚佳、张国林、张晶、张艳、诸雯莉。我们期待着这些老师能够获得优异的奖项。

6、校“1212读书俱乐部”联合青研会初中第一分会共同举办影像阅读活动

423日晚,在南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了名为《经典电影中的教育观念探析》的影像阅读活动。此次活动由“1212读书俱乐部”副会长谢天老师主持,周茜副校长及校“1212读书俱乐部”及青研会初中第一分会的成员参加了这次盛会。活动主要议程为观看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并就此展开讨论。同一部电影,感受却不相同,张睿、李发志、方云、顾淋丽、林林、陈金秀、来平、向莉、倪菲等多位教师畅谈了自已的看法,周茜副校长对大家的发言做了精彩的总结。

7、第九届读书报告会紧张筹备中

虽然报告会后延了日期,但报告会的所有成员丝毫不敢松懈,现有,各位成员已完成文稿和演示课件的初稿,正在精益求精的修改润色中,第九届报告会的报告人为:周茜、邱荣、张益红、高琴、栾娟、杨静。

 

二、5月份主要工作:

15月初,分年级部召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

254日,出台高三结束工作安排一览表。

354日,高三各备课组长赴海安中学交流学习。

5515日组织区级物理教学研究活动。

6519日组织市化学教研活动。

752526 ,组织高三考前强化训练。

8、推进新高一招生工作。

9529日,高考考务筹备工作。

10CNI国际班招生工作。

115月中旬,组织教学常规检查。

125月下旬,修改完善《教师发展手册》

135月下旬,组织高一、高二年级部月考。

 

盛云生副校长对4月份教学工作点评:

4月份我们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考试考务工作,本月围绕高一、高二年级期中考试、高三年级的二模考试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对各类考试的监考、阅卷及考风考纪教育等提出了相关要求。总体感觉本次期中考试和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的组织很有序、很到位、也很圆满,绝大部分老师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考试过程中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但仍有少数老师领卷迟到,少数老师监考过程中做与监考无关的事,希望全体老师在以后的监考过程中能够严守时间、严格监考,确保每一次考试不留遗憾;二是高中优化生源工作,所有雨中人都十分清楚,优化生源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的难度很大,但这项工作事关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事关学校的发展,事关全体雨中人的切身利益。在穆校长的领导下,我们多次召开招生领导小组会和工作小组会,通过召开会议,明确目标、明确策略、明确任务、强化责任、责任到人。今年我校高中招生的总体目标是三个确保,即:确保顺利完成招生计划,确保录取分数线超省重点线二十分以上,确保生源质量较往年有明显提升,希望全体教师关心、支持、参与高中优化生源工作;三是高一选科分班工作,这项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做好这项工作,高一管委会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和策划,排定了选科分班工作日程安排表,通过召开学生会、家长会、教师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规范操作,430日,我们顺利完成高一的选科分班工作,在此,感谢高一全体老师的配合和支持。

荐读材料: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

    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它需要观察者、被观察者、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观察活动。然而,这种合作不是形式化的,而是基于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共享的规则、互惠的效益等四元素的真实合作。开展课堂观察就要建立一种基于四元素的专业合作共同体(即合作体)。具体而言,有以下三方面的理由可以验证建立课堂观察合作体之必需。

    第一,建立合作体,有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方式。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智慧参与,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并创造听评课的合作机会,抱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课堂行为的合作研究。

    第二,以合作体为组织依托,可以使课堂观察专业化。课堂观察合作体作为一种组织,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会对备课组、教研组的运作赋予新的意义,要求备课组、教研组成为合作体的示范性组织,并要求参与者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合作体成员默认合作体的组织属性,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而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

    第三,有固定的合作群体,使课堂观察更加有动力,更加持续。课堂观察对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而言,不是“突击战”,而是“持久战”,不要期望通过一、两次的观察就能实现双方的各自需求,它需要双方保持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获得双赢。依据群体动力学原理,组织对个体的压力与情感维系会促使个体的工作更加有动力。一般来说,在一段时期(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参与课堂观察合作体的人员基本是固定的,群体中个体的需求差异就会带来开展观察活动的动力,如某观察者可以持续地观察一个点,也可以不断更换观察点;观察目的可以“为我自己”,也可以“为群体中的他人”;可以一个人观察,也可以一个小组合作观察。这种需求的多样性会形成持续而有效的观察活动。  (崔允漷、郑东辉)

为什么将课堂观察框架设计为四个维度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我们尝试从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构建这样一个课堂观察框架。

    这样一个四维框架的形成,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依据。

    理论依据主要是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即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四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四维框架的实践依据则是“我观察什么课”这—问题的提出。这是每一个课堂观察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由这个问题我们可推导出(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0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这四个问题恰可通过课堂观察的四维框架的使用得到回答。    (崔允漷、吴江林)

 

 

                           雨花台中学高中部教务处  

                                 20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