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简讯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雨花台中学南校区第2期
一、08年10月份主要工作回顾:
1、重要会议
(1)考试工作协调会和考务会
(2)初一年级教学工作专项视导工作布置会
(3)初一年级教学工作视导反馈会
(4)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暨期中考试命题指导会
2、教学活动
(1)区级教学活动
①雨花区英语教研活动在我校进行
②雨花区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在我校进行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推动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并结合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优秀课评比活动,区电教馆于10月16日在我校举行了2009年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我校
③雨花区历史、生物“教坛新秀”展示课在我校进行
④雨花区物理研究课在我校进行
(2)校级教学活动
①南校区进行青年教师解题能力测试
②开展初一年级教学视导工作
③开展了“每日一课”、“推磨听课”等教研活动
10月,南校区共开设“每日一课”、“推磨听课”44,开课教师均能精心准备,精心设计,为听课教师展现出优秀的课例。许多同学科的教师积极参与听课,不少教师还跨学科听课,较好的营造了全校都来关注课堂教学的浓郁氛围。在课后,各学科在本学科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分别及时的进行了评课。有力的提升了我校的教研水平。
3、考试、考务工作
①10月12—16日,协助各年级部陆续进行了学科阶段性的测试
②10月17、18日,圆满完成成人高考考务工作。
③10月24、25日,圆满完成自学考试考务工作。
4、其它工作:
①协助学校教科室编撰《教学研究年鉴》。
②协助体卫部筹备雨花台中学第37届校运会。
二、08年11月份主要工作:
1、组织期中考试并进行全校质量分析。
2、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例会。
3、召开第二、三次教学工作会议。
4、“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5、召开初三学生会、家长会。
6、组织好有关学科竞赛活动。
7、十一月份教务处资料整理工作。
8、组织初三年级教学工作专项视导。
三、杭秉全副校长教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如何命题
命题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检测、诊断、调控和评价的基础工作,是教学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对教学的发展方向有直接导向作用.考试命题不仅影响着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从某种意义而言,还影响着家庭的和谐.“五严规定”的实施,市区不再组织大规模的统考,对我们教师的命题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命题的原则
1.指导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和时代性.命题要有利于指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工作,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平时阶段性命题要注意与课本的联系,注意考查一阶段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
2.基础性: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命题.平时阶段性检测卷的命题要注意与教学内容吻合,不能出现超过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题目.
3.全面性:试题要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考查.
4.科学性: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量的关键,也是对命题的基本要求.要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避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如试题表述要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形清楚,专业术语准确,答案要避免出现歧义.
5.适切性: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坡度适宜.
6.规范性:要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命题.
二、命题的程序
1.制定命题、编题计划
(1)明确测试的性质
什么级别的测试;测试对象是谁(哪个年级,学生水平);测试范围是什么;测试时间是多少;试卷大体的组成结构(题型、总分值、各题型分值);难度系数预控制在多少(一般控制在0.75左右.若大于0.85则偏易,若小于0.65则偏难).
(2)熟悉课标和教材
充分了解教学目标(三维);充分理清知识脉络,把握教学内容(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重、难点.
(3)制定“试题双向细目表”
编题计划一般是通过“双向细目表”来体现的.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具体学科的知识内容结构;二是能力层次.
(1)列出知识内容;(2)确定能力水平层次;(3)排列各部分所占比例.
2.试卷编制
根据双向细目表,结合教材、课标、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试题的设计.试题量应多于最终定稿的量,以便精选与调整.
1.改编试题
改编试题是对原有试题进行改造,使之从形式上、考查功能上发生改变而成为新题,具体做法如下:
(1)转换题型:把问答题改为选择题,很多问答题的命题材料是很好的,从考查内容和考查功能上来看往往是很经典题型,出现较早,各种资料上都有,显得陈旧而往往被忽视.
(2)重组整合:形式多样,结构复杂.既可实现同一题型间的重组,也可实现不同题型的重新组合.通常是根据考查目标、考查内容确定命题材料的重组,然后设问.
(3)改变考查目标:如把对某一概念的考查侧重于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改为图形转换能力的考查或计算能力的考查、实验能力的考查等.
2.新编试题新编试题
新编试题重点体现在一个“新”字,即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设问新颖、思维性强.新编试题,对于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说,命好新题应主要侧重于对教材的深挖掘上.
3.试卷审核、调整、试答与制定评分标准
(1)对试题进行审核、筛选、修改
试题编制完后要进行审核,特别是要看看是否符合教材内容和要求,难易程度是否合适,使试题做到科学、合理、准确.
(2)试答全部试题
命题结束后,命题人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好时间.学生答题时间应是教师答卷时间的1.5~2.5倍.
(3)制定评分标准
评分的标准应当包括:参考答案、给分的尺度,每题、每一步给的分值.一题多解的有时还要给出各种答案的解答过程.
三、命题的基本要求
1.题型要科学.
(1)题型要具有学科特点.
(2)各题型的比重要合理.
2.试题要得当
(1)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不超过要求.
(2)选择题的命制,要注意思考性、干扰性和答案的惟一性(单选题),选项有意义,无歧义、无重叠、无暗示.
(3)填充题中的空白处应是带关键性的内容或字眼,留空处不能过多.
(4)为方便评分和减少评分误差,同时也利于学生考出成绩,一道大题可分成若干小题,小题的解题过程既可独立也可相互联系.
(5)试题陈述所使用的语言要简洁、连贯、无歧义、易理解;插图准确清晰,图文匹配.
(6)不出偏题怪题,不盲目追求难题、灵活题、综合题.
3.难度要适当
合理把握试卷难度分布,以保证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平时测试和期中期末测试约为0.75左右(0.70~0.80).
卷上试题应区分为容易题(0.80以上)、中档题(0.40~0.80)、难题(0.40以下)四个层次.难度一般采用易、中、难比例为7:2:1或6:2:2;
难度的控制技巧
(1)降低难度的技巧
改填空题、问答题为选择题;在问答题中增加辅垫性的设问,即多设问,分值降低等.
(2)增加难度的技巧
改填空题、选择题为问答题;减少设问,增加分值.
4.梯度要合理
根据有难有易、先易后难的要求,每种题型的试题排布都应做到先易后难,梯度合理,循序渐进,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水平.
5.题量要确当
全卷的长度要适中,试卷的阅读量和书写量要恰当.要保证中等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够仔细阅读并完成试卷,多数学生有思索、解答试题的余地,以提高试题的区分度.试题的书写量也应当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过长或占用篇幅过大,使大多数考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解答且有一定检查复看的时间.
6.考点要全面
应把考试的内容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三个层次.重点知识必须全部覆盖;次重点知识覆盖度应在80%以上;一般知识可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机动使用.
7.排版要规范
(1)试题的排列顺序应有利于考生阅读和答卷,同类题型中应把分值相同的试题编排在一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选择、填充等短小题型应尽量往前排列,解答实验、计算应尽量往后排列.
(2)字体的使用.注意使用不同字体以区分试题材料与正题的差别.
(3)试卷的格式、所用的符号、术语都应规范、统一.首先应该有整卷说明(包括题数、考试时间、总分等);试题应该说明解答要求和分数;整卷的大题和小题应该分别统一编号;同一道试题不得跨页排印;试卷每页的下端应该有避免考生漏题的提示语等.
8.确保无差错
试卷出好后还要认真做好校对工作,这是保证命题质量的重要环节.校对的主体是试题正文,要首先确保试卷无科学性错误,这是要特别引起重视的.但同时对试题的其他内容也应当重视:
校标题,考试名称.
校卷首,注意事项和答题要求是否符合要求.
校题号,大题号,小题号,是否有脱号、重号或顺序颠倒等问题.
校页码,顺序是否正确,是否标注了“共*页,第*页”,是否有同一道试题跨页排印等.
校得分栏,各题得分栏位置是否正确,全卷得分栏内容是否齐全.
校分值,各小题分数相加是否等于本大题满分;各大题、小题分别相加是否等于全卷满分.
校印刷,对印刷制版造成的疵点要注意,尤其是理科的图表等应特别关注,防止造成歧义.
总之,命题是件非常艰辛的工作,真正把握好命题,可以说功夫在题外.让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共同进步!
雨花台中学初中部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