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携手同建,共享海量资源
———雨花台中学与丹阳学校“城乡手拉手,共建信息化”活动总结
早在2004年,南京市教育局就提出实施全市范围内教育均衡化,在城乡中小学各项工作中开展“手拉手”活动,很多学校积极响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2006年市教育局又将我市部分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纳入其中,并根据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与需要,逐步扩大范围,增加结对学校,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在全市全面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突出创新应用,加强联网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共谋信息发展,共同提高现代办学水平,实现全市基础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在市教育局的关心下,我校与江宁区丹阳学校成为手拉手结对学校。丹阳学校所在的小丹阳镇,位于江宁区的西南端,东西南三面与安徽省当涂县、马鞍山市接壤,属于江宁区的边远地区。由于两校相隔近
雨花台中学和丹阳学校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校校通”的作用,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资源、远程、互动”的优势。丹阳学校是江苏省示范初中,在学校教育教学、校园建设等方面颇有特色,信息技术硬件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信息中心老师的应用能力较强,由于网络出口带宽较小和缺乏存储空间的共性原因,网络应用和管理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雨花台中学在信息化硬件建设方面已较完善,现有笔记本电脑260多台、台式电脑近500台、多媒体投影设备近90套、网络信息点近800个。各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应用涵盖了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各个层面,资源建设方面有着较丰富的经验,当时学校已有600 G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中国电信
在以后的多次网络互动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交流使双方教师受益匪浅,通过对话与交流与资源共享,两校的教师感触颇深,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城市和乡村的孩子是平等的,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是相似的,信息时代地域之间的差距已非常小,要尊重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要正确的加以引导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双方还商定在合适的时候组织教师们进行异地授课,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第二次共建活动中雨花台中学又赠送给丹阳学校
由于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给雨花台中学和丹阳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促进,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和支持,2007年年底雨花台中学又投资近5万元通过政府采购添置了存储空间高达3TB的磁盘阵列,使资源建设不再为空间、速度、安全等问题所困扰。通过我校信息处精心规划、多方位、多渠道收集整理,雨花台中学教育教学资源总量累计已达2000G,仅视频文件就有6000多个,容量有1600G之多。内容有:近四万册的数字图书馆;央视的《百家讲坛》、《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科学世界》、《百科探秘》、《动物世界》、《军情连连看》、《子午书简》、《人与自然》、《世界历史》、《电视散文》、《感动中国》、《焦点访谈》、各种纪录片与专题实录等优秀视频节目;与时事密切相关的凤凰卫视的《凤凰大视野》、《军情观察室》、《开卷8分钟》、《鲁豫有约》、《小莉看世界》、《名人面对面》、《锵锵三人行》、《时事辩论会》、《时事开讲》、《世纪大讲堂》、《文化大观园》、《周末大放送》等视频剪辑;还有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传奇》、《经济观察》、《探索节目》;还有《美食·地理》、《国家地理》、BBC、PBS、Discovery等集科学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珍贵纪录片;400多部与教学有关的电影;还有大量的电子书、百科全书、各种英语学习视频剪辑、下载的各学科课件与学件、各种舞蹈教学录像、体育项目教学视频、图片库、东西方音乐素材;中外文学作品、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还有学校的学生作品、教师课堂实录、各项活动照片、教师自制课件等包罗万象的资源,方便了教育教学活动,加快了建设儒雅、优雅、文雅的和谐校园的步伐,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为了让信息技术手拉手活动更有成效,雨花台中学将访问本校资源库的账号提供给丹阳学校的每位老师,让他们可以访问下载雨花台中学海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两校的资源共享。同时我们还将继续与丹阳学校合作,学校信息处计划2008年还要去丹阳学校与信息中心携手调整网络拓扑结构、消除小学部机房网络对全校的影响、解决防火墙无法做端口映射的问题、使快速有效查杀感染病毒的计算机得以实现、校园网络可以管理、能访问到丹阳学校内部等工作具体实施。同时欢迎丹阳学校的领导到雨花台中学进行指导,邀请老师们来我校开设示范观摩课,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教师互动、学生联谊、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开展手拉手活动,进一步发挥两校各自的优势,使两校在合作中长期共同发展,将市教育局“城乡手拉手,共建信息化” 的活动持续开展下去,为实现全市基础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创建“教育名城”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