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 月29日,雨中高中生物组举行了教研组活动,主题为:素养导向下的生物课堂观察与评价。活动围绕“循证教学”与“课堂观察”进行。
首先,张小明老师提前写好了课堂观察表,听课教师提前了解了课堂观察表的设计,知道自己要观察的切入点。接着小明老师进行了课堂展示。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从第一张PPT开始就关注了整体教学,通过回忆最近学过的内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得出基因不同会导致可遗传的性状差异。同时依据现象基因相同的个体也可能存在性状差异,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基因相同的个体之间也会存在可遗传的性状差异,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是因为细胞有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学生就能理解表观遗传的概念——基因在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表达情况发生可遗传的变化。最后又回到第一张PPT,学生在学习前和学习后,对这个PPT 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学习后,可以去做完善,形成第25张ppt内容。在此基础上,接下来就可以顺利展开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的教学了。第28页PPT中的总结就能很好的检验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否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调控的。张老师的整体教学设计还表现在板书设计上,比较巧妙,像一个思维导图,一步步引导学生将今天所学的东西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接下来周茜老师做了一个讲座《循证教学中如何通过观察表收集证据》,告诉我们怎么去从大概念教学、学生活动和单元整体教学等方面去观察一节课。最后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基因决定性状”的教学中,表观遗传是新教材增加的教学内容,作为对经典遗传学的重要补充,它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完整的理解遗传学的全貌。因此在本节的学习中,需要定位于单元整体教学,将表观遗传现象纳入原有知识体系。本章主题是基因的表达,第一节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第二节是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表观遗传属于第二节中的内容,建议逻辑梳理上,25-28都是文字描述,可以利用PPT就是将类似于板书的完整的思维图展示出来。循证活动时,可以设计比较明显的学生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与讨论。
会后教师们继续回去依据观察表作进一步的反思,优化量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