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我校高中生物组全体教师在实验室进行教研组活动,为优秀教研组评选做好准备。教研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由蒋勇老师主持。
一、张小明老师介绍了自己关于表观遗传的上课思路,展示了PPT,并介绍了自己设计设计课堂观察表的角度。她指出调整教材授课顺序,材料处理有详有略,便于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进行学生活动。课堂观察表的设计从教学评一致性角度,充分的设置了学习目标、评价目标、观察维度及评价。
二、各备课组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分别对这节课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张老师教学设计的优点,充分的进行了概念教学,学生活动也很丰富,注重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例如建议借助资料引导学生探究DNA甲基化基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而构建出表观遗传的概念和特点。根据概念建构的一般过程包括抽象化——类化——辨别。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教学设计中经典遗传和表观遗传的部分可以优化,比如柳穿鱼花的遗传先强调A、B植株基因型相同,学生演绎甲基化的遗传后,展示F1自交后代也不是经典的3:1的比例,而是39:5,并再次强调植株的基因型相同,强化对表观遗传的本质的理解。概念建构后,还需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可利用本节课设计的资料5中的蜂王、工蜂的发育,或者直接利用双胞胎的不同,不仅让学生用表观遗传解释,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表观遗传在个体发育中的生物学意义。
三、通过充分的讨论,大家都有收获: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单元教学观,进一步完善概念的建构,突出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