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指向思维发展的融创课堂

  • 发布时间:2024-10-28 20:14
  • 作者:朱慧娟
  • 审核人:蒋勇
  • 浏览量:6212

 创建指向思维发展的融创课堂

2024年10月15日下午,雨花台区高中生物学融创课堂研讨活动在雨花台中学紫荆花路校区生物实验室举行。雨花台区全体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这次活动中,有三名教师开设了关于融创课堂的研讨课。本次融创课堂是将科学教育和生物专业的知识联系起来,将其它学科知识和生物课堂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各种知识的融合下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雨中张小明老师开设《免疫失调》,在这节课中,她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免疫调节的知识解释现实的发病机理,并寻找治疗方案。从获得性免疫综合征如何治疗,到新的科技的进步引导人们防治艾滋病,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出正确的价值观。利用常见的打喷嚏的过敏反应再到医药过敏反应的预防,从疾病的自我诊所讲到各种不良习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整节课都渗透了职业思想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从理论到实践,见证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医学的进步,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大突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杨桂华老师开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复习》,她从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开始,从世界轴上帮助我们梳理了遗传学的发展,从而引出DNA是遗传物质是如何被发现的。三个实验的复习重点在后面两个,详细得当。艾弗里的细菌体外转化实验,从本质上说明了其原理。利用化学提纯法获取不同成分,利用加法或者减法原理,整个实验分析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噬菌体的实验又借助了新的技术——同位素标记,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种发现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整个过程设计实验思想贯穿其中,提升思维能力。

龙仲英老师开设的是《细胞膜》,她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验探究膜的功能。应用物理建模,建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整个教学层次分明,活动有效,通过任务驱动,时刻联系实际。脂质分子的猜测与发现离不开化学知识相似相容原理和化学提纯法的知识应用。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发现与物理张力有关,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冰冻蚀刻技术的成熟以及荧光标记法使得生物的研究向前迈进。

     本次研讨的三节课都体现出课融创课堂的思想,关注技术融入、学段融通、学科融合,生活融贯,关注学生学情,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